9位世界顶级设计师、园艺师齐聚北林共话2019京世园会


2017年12月2日,由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北京林业大学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和《风景园林》杂志社承办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外设计师创意展园论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召开。论坛上,参与北京世园会创意展园设计的6位国际知名设计师的展园方案首次公开亮相。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常务副局长周剑平,中国花卉协会副秘书长张引潮,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杨进怀,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王春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巡视员贲权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投资促进部世园办处长周建秀,中国花卉协会展览部处长刘雪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杨忠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朱育帆等行业专家学者,国内外风景园林高校师生,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晨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代表参会。

本次论坛近千余人报名,同时设置分会场及2个全程网络直播通道,共计12万余人次在线观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晚,北京新闻等多家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报道,点击阅读原文收看北京卫视播报

本次论坛以“引领、传播、共融”为主题,邀请了参与2019北京世园会创意展园设计的国外设计师和国内学者围绕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园艺价值的多维度诠释”两个议题进行主题报告和深入研讨。在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系统破坏的背景下,举办本次论坛,旨在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涵,进行“园艺价值的多维度诠释”,探讨园艺产业的多方位融合,从而引领行业发展,传播绿色思想,共筑时代特色。

2019北京世园会是经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批准并由国际展览局(BIE)认可,由中国政府主办、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最高级别专业类世博会,将于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市延庆区举办,会期162天,办会主题为“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出席本次论坛并作主题报告的国外知名设计师,将在2019北京世园会园区内打造各具特色、代表世界水平的精品展园。

“引领、传播、共融 ” 论坛主题高度契合生态文明理念

论坛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副院长刘志成教授共同主持。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常务副局长周剑平分别作开幕致辞。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李雄

李雄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北京林业大学作为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的发源地,承办这样一个世界性的高水平专业论坛,必将有利于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同时紧密围绕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的主题,引领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融入自然,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世界园林园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常务副局长 周剑平

周剑平常务副局长表示本次论坛是国外设计大师与国内专家的对话,是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对撞,更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舞台。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总是在以征服者的姿态向自然不断索取,导致了对自然的破坏。我们要通过举办“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北京世园会,更好地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唤起公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热爱自然,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提出可供生态文明建设借鉴的理念。

2019北京世园会是美丽中国实践及推广的重要平台,也将是国际园艺交流的重要舞台、海内外园林园艺大师展现自我的广阔平台,将为先进园艺理念的交流,世界园艺成果的展示发挥积极的作用。每个人都是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希望大家携手共同关注。

上午主题报告:

展现先进设计理念

上午,美国知名风景园林设计师乔治·哈格里夫斯先生,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教授,SLA景观建筑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和设计总监、哥本哈根大学美学设计教授斯蒂格·安德森先生,West 8设计事务所项目总监、资深风景园林师克里斯蒂安·多布里克先生分别作主题报告。

美国知名风景园林设计师 乔治·哈格里夫斯

乔治·哈格里夫斯介绍了4个与公共环境相关的棕地改造项目,分别是伦敦伊丽莎白女王公园(Queen Elizabeth Park),中国天津海河滨海区景观(HAIHE Waterfront),新奥尔良星月公园(Crescent Park)与位于休斯敦的发现绿色(Discover Green)项目,通过对项目的设计过程、设计愿景、场地改造前后对比等介绍,提出了设计的3种理念,即生物多样性、生态可持续性与记忆性,他本次在世园会所设计的展园正是这3种理念的体现。

随后,李雄教授以“园林园艺博览会展园设计的痛苦与心得”为题展开演讲,从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始对历届展园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园林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同时政府对园林园艺博览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然而在展园设计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挑战,如造价问题和地方文化的不可逾越性等。在长期实践中,已探索出设计造景手法的转化、展现手法的多元化等方式。

SLA景观建筑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和设计总监 斯蒂格·安德森

安德森先生试图与大家探讨近年来SLA项目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他认为很难将文化与自然截然分开,我们需要寻找人与自然新的和谐关系。例如在2011年西安园博会黄土园中,融入中国的传统瓷器元素,通过美学的力量,平衡理性和情绪的感受。再如2014年北京“松临城下”项目,利用松树改善空气质量,同时体现美学价值。在2019北京世园会方案,将利用中西方的美学观差异、中西合璧,进行新的尝试。

West 8设计事务所项目总监、资深风景园林师

克里斯蒂安·多布里克

克里斯蒂安先生首先介绍了West 8在美国纽约总督岛规划设计(Governor's Island)项目。场地原来是个军事基地,项目设计将岛垫高,以应对海水威胁和未来气候的变化。在湿地、山丘、历史文化区、娱乐区等不同区域,因地制宜进行植物设计。而后,他提到作为低地国家,荷兰一直遭受着洪水的威胁。West 8的快乐岛(Happy Islands)项目通过建岛链、填海等措施,保护海岸。同时,快乐岛是一组保护国家主要区域的岛屿群,在岛屿之间留出空隙供船通行。

圆桌讨论一:

探讨2019世园会新变革

报告结束后,在王向荣教授主持下,乔治·哈格里夫斯先生、李雄教授、斯蒂格·安德森教授、克里斯蒂安·多布里克先生展开圆桌讨论,探讨了2019北京世园会与以往相比的变革以及展园设计的新的可能性。

李雄:“2019北京世园会最大的变化是从以园林为主的景观向广义的园艺转化;其次是百姓参与,园林园艺融入百姓生活;最后我认为加强公众参与对于展园方案选择有更大帮助。”

斯蒂格·安德森:“我们想让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了解我们做的项目。在‘城市中的新自然这一局面下,我们理念是将文化和自然合二为一,要预先审视文化和自然。总而言之,我们希望通过设计为人们建立更好的生活。”

乔治·哈格里夫斯:“我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创造亲近自然的感觉,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感官享受,比如可以在不同区域穿行,以任何方式体验景观,利用不同植物材料给人情感上的共鸣。”

克里斯蒂安·多布里克:“我们在此次世园会中,将设计一个经典的园林,与周围的环境区别开来,通过全方位的包裹性,让人们忘记工作的喧嚣、身心放松。游人通过亲身感受,会有强烈的喜悦感。”

下午主题报告:

寻求人与自然共生和谐

下午主题论坛部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学院院长、生态园艺学教授、英国著名生态景观设计师詹姆斯·希契莫夫先生,英国景观设计师汤姆·斯图尔特·史密斯先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朱育帆教授,日本园艺师石原和幸先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学院院长、生态园艺学教授、

英国著名生态景观设计师 詹姆斯·希契莫夫

詹姆斯·希契莫夫教授作为一位生态学家,多年来在中国各地考察了不同地带不同海拔的植物与其生物学特性等。他指出人们在面对大片美丽的植被时会产生极强烈的兴奋感,这促使他对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提升与结合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教授特别指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很多耐热抗旱的低纬度植物在逐渐消失,并没有大规模人工种植,这导致现在的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过度依赖于苗圃中的植物。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设计,我们应多关注基于生物多样性的植物的实践,用设计需求去指导植物培育,而非受制于有限的植物市场。

英国景观设计师 汤姆·斯图尔特·史密斯

汤姆·斯图尔特·史密斯先生介绍了自己在世界各地的花园设计项目。如在英国自己的花园,种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在英国中部的花园改造,追求花园的四季景观;在西班牙的花园中,选用一些较小的当地植物,让其自由生长,若干年后,能形成郁郁葱葱的花园;在美国的花园中,由于场地现有建筑是钢结构的,花园里放置了岩石,体现出基督教天堂般的感觉;在摩洛哥的伊斯兰花园中,选用伊斯兰园林的典型元素水和瓷砖以及大量地中海植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教授 朱育帆

朱育帆教授以“独乐的理想”为题,分享了2017柏林国际园林博览会(IGA)国际设计师花园中国园的概念与营造。博览会希望能以当代方式阐释世界各国的园林,教授借助明代仇英所绘的《独乐园》图和司马光的《独乐园记》作为重要的文献支撑,以文、画、图的脉络线,设计形成一个轴线的园林,由“曲其杪”演化而来的筠庐作为载体,创造曼妙、通透、极富参与性的空间,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展现中国园林特色。

日本园艺师 石原和幸

石原和幸先生通过森林酒店、在英国切尔西花展中的获奖作品以及威斯汀酒店屋顶庭院等项目,向大家阐释现代城市生存空间窄小,如何体现美的同时让人感到舒适。石原先生在开放与封闭的理念冲撞中做了新的思考,希望通过在此次世园会中所设计的“桃花源”作品,使人回想起与自然亲近的生活方式,让世界各地的人们看到庭院的美好。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教授 王向荣

王向荣教授首先回顾了新加坡花园节展园、西安世园会大师园和郑州园博会中的珠海园设计,进而介绍杭州区域设计实践项目的意义,从湘湖、鉴湖、西湖的历史变迁,良渚文化遗址复原,西湖西进项目等,到江洋畈公园、杭州槭树杜鹃园等。通过从区域到花园不同尺度项目的分享,希望大家看到历史上中国人对于土地的关注,如何创造诗意的城市,并向大家阐释无论设计的尺度如何,好的设计是简单的、本质的并且是能够触动人心的。

圆桌讨论二:

自然与人类情感共融

报告结束后,在刘志成教授的主持下,詹姆斯·希契莫夫先生,汤姆·斯图尔特·史密斯先生,朱育帆教授,石原和幸先生,王向荣教授探讨了人与自然与情感的关系,及如何将设计师情感注入到作品中。

石原和幸:“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优美的自然植物,不仅给人类、小动物提供食物,还有其他的价值,所以在人和自然之间需要考虑不同的问题。”

詹姆斯·希契莫夫“我们要做的一点就是在城市范围内融入自然元素,有些时候这种自然元素是比较有挑战的,因为它有一定梯度,是会不断演变的,可能一开始并不显得那么自然,所以这种梯度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的。”

汤姆·斯图尔特·史密斯:“为实现花园的多样性,会使用多种植物,并通过人工干预,引种多种植物,从而实现多样性。”

朱育帆:首先要了解设计对象的职能是什么,设计师才能决定去介入什么,但现在一些设计师的误区是,在有些地段迷失了态度。

王向荣:“自然、情感与艺术是相互融合的,并不互斥。在不同项目中有不同的侧重点,需要利用不同处理方式。

论坛的闭幕式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首先对世园局给予机会表示感谢,并从多个角度对各位嘉宾的发言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希望此次论坛的举办能够为博览会设计提供启迪和借鉴,能够引发设计师对于不同领域的关注。

论坛上思想激荡、火花不断,观众们表示受益良多。嘉宾们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身对花园设计的理解,阐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构建生命共同体的内涵;进行园艺价值的多维度诠释,探讨园艺产业的多方位融合,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从而引领行业发展,共筑时代特色。

据悉,在2017年年初,北京世园局委托北京林业大学,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国际知名设计师,在北京世园会园区内打造5个各具特色、代表世界水平的精品展园。依据专业能力强、国际影响力大、地域代表性强、设计理念与世园会主题契合的原则,确定了来自美国、英国、丹麦、荷兰和日本的5组共6位设计师。在对北京世园会园区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形成了创意展园方案。这5个设计方案经过评审、局部优化后,将进入施工阶段,在2019北京世园会会期与观众见面。在北京世园会闭幕后,这5个创意展园将被永久保留下来。

12月1日下午,应《风景园林》杂志社北京电视台邀请,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垂花门开展了中外设计师对话活动,围绕世园会及相关专业问题展开互动。希契莫夫教授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董丽教授进行了对话,对话由尹豪副教授主持。汤姆先生与园林学院副院长刘志成教授进行了对话,对话由李正老师主持。克里斯蒂安先生与园林学院副院长、杂志副主编郑曦教授进行了对话,对话由编辑部主任赵晶副教授主持。安德森先生与园林学院院长、杂志主编王向荣教授进行了对话,对话由张晋石副教授主持。石原和幸先生接受了博士后、杂志特约编辑马嘉的采访。哈格里夫斯先生接受了杂志特约编辑张博雅的采访。

有关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外设计师创意展园的更多动态请持续关注!